30.第30集《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加书签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十六面,我们看丙三:通达位。

那么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他从前面的资粮位——忏悔业障、积集资粮,透过他对于业果的信解,慢慢的、慢慢的进入到加行位。加行位这个时候,他的止观力量增长了,所以他对于空性的观照,已经能够慢慢的顺从,对空性的道理虽然没有证悟,已经能够顺从。那么经过暖、顶、忍、世第一的阶段以后,他最后就到达通达位了。这个通达,他的心正式的通达到空性的道理去了。我们来看它的名称的安立,请合掌:

丙三、通达位

[释名——言“通达”者,“体会”义,谓此位菩萨,发“无漏真智”,“体会真如”,故名“通达’,亦名“见道”。]

那么通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心中有一种很深刻的、全盘性的体会。这个体会是来自于什么呢?一种无漏的真智,去体会二空的真如,叫做“通达”,或者叫做“见道”。前面的智慧虽然无漏,但是不能讲真智,因为前面的加行位的菩萨是:“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那么这个加行位的菩萨,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他要透过佛陀跟祖师的语言文字的引导,所以他带相观空了。既然带相就不真实,他只能够叫“随顺”于真如,不能讲“通达”真如。

通达真如:你的心要进入真如,对不起,你第六意识只要夹带任何相状,你就进不去空性。进入空性只有一个密码:叫做离一切相,不管这个相是杂染相、不管这个相是清净相,都要放下,否则你第六意识就进不去。所以加行位的菩萨只能够叫“顺从”真如,因为他“现前立少物”。但是这个通达位的菩萨,是把最后的那些法义也放下了,所以叫无漏的真智。所以他是全盘的体会契入真如了,也叫通达,这跟前面的随顺真如,那这两个层次不一样了,他从前面的随顺而趋向于通达。

那么他到底通达了什么道理呢?这有两块:一个真见道;一个相见道。我们先看看真见道:

[内容:一、真见道——体离虚妄,亲能证理,实能断障,故名为“真”。谓“根本智”入无分别,诚证“真如”,能所冥契,诸相叵得,名“真见道”。]

那么通达真如以后,它第一个所通达的道叫“真见道”。为什么这个道叫“真”呢?当然这个真见道,指的是我空、法空的真理了,因为这种空性的真理,它是没有这种虚妄的生灭相,而且它不像天方夜谭,它是可以亲自证入的。那么证入以后什么好处呢?它有断障的功能,它断除烦恼障、所知障,所以叫做“真”。真实的东西,一定要合乎一个条件:不能变化。你得到以后,你永远就是一得永得,它永远不会失掉。为什么财富不真呢?因为你今生很有钱,来生变得贫穷,所以财富对你来说不真,因为你不能永远的拥有它,你只是借来的,你跟因缘借来的。但是空性的道理,你要么没有证得,你一旦证得,你未来的生命,它就永远不会失掉了,所以叫做真。就是根本无分别智它证得真如的时候,是能所双亡,诸相叵得,一切相不现前叫“真见道”。

所以我们说过一个人能够进入真如,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要把所有的相状放下,把杂染相、把清净相、把佛法都要放下,那么这个时候叫离一切相,叫“真见道”。它这个“真”就是它离相清净,或者叫从假入空。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相见道:

[内容:二、相见道——“相”者“类似”义,谓从前“根本无分别智”,起“后得智”,分别诸法事理,模仿真见所有功能,以诸言说等善巧,化度有情,亦得悟入,名“相见道”。

通达位的菩萨,他第一刹那先进入空性,这个时候他心中是完全没有相状的,但他下一刹那,他出来以后,他会证得第二个叫“相见道”,这个“相”就是随顺、类似。就是说这个菩萨,他从自受用的角度,他依止根本无分别智证得空性以后,但是这个菩萨他曾经发过愿,他有什么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他从自受用,他一定会同时想到:无量的众生在轮回当中,都还在攀缘种种的相状,受着轮回的痛苦,所以他就要想要怎么去引导他,所以他依止愿力跟空性的结合,他就会产生有相的后得智。那么这个后得智它开始活动了,因为他第六意识进入无分别智的时候,他的活动是要停止的,他不停止活动,他进不去空性。但是他进入空性以后,他不像小乘的圣人就永远休息,他可能只是暂时的休息,因为他的大悲心会把他推出来,所以菩萨安住空性时间不会太久。

那么他一旦进入空性的法海去过一次,他后来的智慧叫做后得智了,他有资格去分别诸法的事理,去模仿真见道所有的功能——“以诸言说等善巧,化度有情,亦得悟入,名相见道”。

我们解释一下,先解释真见道。

举个例子:比方说弘忍大师,他要传法给弟子们,六祖大师跟神秀大师都提出个偈颂,六祖大师的偈颂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大师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为什么六祖大师的偈颂,他能够传法,能够传给他?因为六祖大师的偈颂合乎真见道!神秀大师是一个很用功的人,但是他带相观空,他还带相,“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个镜子,我一搞脏我就把它擦干净、一搞脏就擦干净,这个顶多是加行位了——带相观空;但是六祖大师的意境是“本来无一物”,连镜子也不可得,那这个是离相清净了——诸相叵得。所以他们两个的档次是有差别的:一个可能是资粮位,也可能是加行位,你只要带相,如果相带的很严重那就资粮位,如果相带的不多——“现前立少物”,那就是加行位。那么六祖大师的“本来无一物”的意境,那已经是离相,那是真见道,见道位了。所以他得法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入了真见道了。

那么相见道是怎么回事呢?

也举一个例子:洞山良价禅师,他当时是一个大禅师了,他当时主持了一个三个月的结夏安居,但是他在禅堂跟大家坐了三个月,他一句话都没讲!那么三个月结束以后,当然大家东西南北来的都要回去了,要回到各自的道场,那么上座就领着大众跟和尚告假,上座就说:和尚,您三个月都没讲话,现在要走了,请您慈悲,讲一句吧。洞山良价就讲了,他说:“东去西去,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东去西去,当然也可能指的身体,也可能指的是内心,就是你要回去了,有些人往东跑,有些人往西跑,当然你身体往哪里跑,心就往哪里跑。那么这些所有的“去”,最好的是: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相见道。

诸位,这句话佛经有吗?没有,佛陀没有讲,但是他讲这句话,他是有一定的引导性的,他是什么?——模仿真见道的功能。就是说这句话不是“道”,但是你把这句话不断的思惟,它会引导你趋向“道”。也就是说我们一个资粮位的菩萨,我们要得到道是叫“文以载道”——从佛陀的文字去寻找“道”,但是这种曾经从“道”出来的人,他们从“道”里面,能够创造无量的文字来引导我们。但是诸位,你要知道:你没有经过真见道,你不要随便写偈颂。在莲池大师的云栖的规矩里面:“随便拈偈颂者——摈。”有人不服气了:说写写偈颂为什么就要摈呢?莲池大师说:因为你没有资格!你没有真实的见地,哦,我也写个偈颂出来,结果“一盲引众盲,相继入火坑。”你写的偈颂必须要随顺于真见道,这种一定要开悟的祖师。

所以我们凡位菩萨呢,我们只能够说:欸,这句话是某某佛陀说过、这句话是祖师说过,我们才可以去宣扬,不能说:诶,我自己打妄想,想出一个偈颂写出来,大家回去背,不可以,你没有那个资格。你没有资格开一条道路来引导别人,我们现在只能够做一件事:就是老实的遵从佛菩萨的道路,就是“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等到你到了山顶以后,你自己可以开出一条道路出来,因为你有资格了,因为你上去了嘛,你可以讲出一句话:东去西去,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可以!这句话经典里面完全没有,但是符合佛经,跟修多罗义是相符的,所以它也等同佛说,这个就是相见道。他能够开出一条方便门,他不用看经典的,他这种人不太需要看经典的,他讲的话就是经典,当然这个只是针对空性,如果是一切法的方便门,那他还得学习了。但是他引导大家进入空性这一块,他不需要学习,但是假观,他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从真见道以后才有资格叫相见道,就是说这个人有资格,开出一条不同于佛陀、不同于祖师的法出来,而最后的结果的目标跟佛陀是相同的,这叫相见道。

好,我们来看这个偈颂:

○颂曰:

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

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

那么这个菩萨,在这个四加行的暖、顶、忍、世第一,进入世第一的时候,他在那种坚固的这种禅定的当中,他修学我空观、法空观,突然间“啪”,一念之间,一念的相应,这个时候对于所缘境——“智都无所得”。他本来是“现前立少物”,他本来要依止文字相来观空,他突然间文字相放下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进入一念不生。这个时候——“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他正式的跟空性相应,这个时候是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所有的相。

所以真正的道法是不能形容、不能解释的,除非开方便门,示真实相,你要引导众生。但是菩萨进入空性那个时候,自受用这个时候,是一句话都没有说的,没办法解释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一个人入道的时候,是没有相状的,所以“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所有的相状全部停下来。那么也就是说他是要先成就空观,他才有资格讲到假观的这一块。

当然这个见道位时间也不长,它比四加行还短,见道位在唯识的判教:就是初地菩萨的初心那一刹那。入、住、初,从初地菩萨的“住”,入、住、初,住位以后就入修习位了,所以他的见道位只有……可以说一刹那而已,就是初地的初心这一块。一旦入了住心,那么他就是后面还有很多路要走了,因为他后面开始怎么样?——从空出假,广设方便,然后真实的积集资粮了。这个时候资粮力,他这个资粮,跟前面的六度的资粮不一样。前面的资粮多分还是人天福报,因为这个资粮位菩萨还是在六道打滚嘛,这个证得空性的资粮啊,那不是一般的资粮——叫做成熟众生,庄严净土!他所有的资粮,是用来庄严他未来的佛身跟净土,是一种功德庄严。

我们来看看一个证得空性的菩萨,他后面该怎么走呢?好,我们来看看修习位。先解释名称:

丙四、修习位

[释名——菩萨从前“见道”起已,为断余障,证得“转依”,复数数修习“无分别智”,故名“修习位”。]

那么这个资粮位的菩萨,从散乱心的一种攀缘,到了加行位的摄心,到了通达位的证入空性以后,他“为断余障”,初地菩萨的障碍还有什么呢?在《八识规矩颂》说:“俱生犹自现缠眠”,他还有来自于第七意识微细的我、法二执,非常微细了,所以他必须要去断除这个俱生的我、法二执,来证得两种转依:转烦恼障成大涅槃;转所知障为大菩提,所以他继续的修习无分别智,故名修习位。这个《成唯识论》在讲修习这一块,其实没有讲完全,它只讲到自利这一块。其实这个菩萨,他继续的内观真如,往更深层的真如的空性去走,因为他还有微细的执取;但是他向外呢,那是不可思议了——十波罗蜜!他随缘的去度化众生,但这个菩萨不是一般的菩萨,他有种种的神通三昧了,因为他在加行位的时候,已经成就三昧了。好,所以他是内观真如、外顺众生,他由恒顺众生,来生起种种的善巧。我们看它的内容:

[内容——菩萨于“见道”已,发“根本无分别智”,断分别起二障,证唯识理;后为断舍俱生起二障种子,证得“菩提”、“涅槃”二转依果,复数修习“无得”、“不思议”、“出世间”、“无分别智”、及“十波罗蜜”之胜行,经“十地位”,名“修习位”。]

那么菩萨从前面的见道以后,他产生的一个粗分的根本无分别智,断除粗的分别起的烦恼障、所知障,证得粗的二空真如理。当然这个菩萨他在因地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他不会以此满足,所以他的内观还得要继续走下去。他为了断舍这种第七意识所相应的、俱生的二障的现行跟种子,证得菩提涅槃二转依果,他继续的修习无得、不思议、出世间、无分别智及十波罗蜜的胜行。

我们解释一下,修习位的菩萨做两件事:第一个上求佛道。当然“佛道”那就是内观,但他的内观,他是无得、不思议——无所得,而且是不思议境。我们前面说过资粮位的菩萨的智慧,完全是思议境,因为资粮位的菩萨要生起智慧,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乖乖的随文入观,把祖师跟佛陀的法语背起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必须从文字去作意,才能够产生相应的智慧出来,所以他必须要心思口议,他必须要夹带名言,这个修习位的菩萨,他的智慧是不思议,他不需要名言,他就任运的能够契入二空的真如理。

《华严经》举一个例子说:这个船要进入大海,最难的是前面那一段,因为它有地心引力,船要离开陆地的时候,他要用力地去划——要作意。我们凡夫刚开始修习智慧,一定要去背很多偈颂,从偈颂里面去思惟、观照,然后才产生那种少许的光明出来。就是刚开始离开大海的时候很辛苦的,因为地心引力要把你吸回来。当这个船进入大海以后,它就任运的可以行走了,它离开地心引力了,这是初地以上的菩萨。他不管白天、不管睡觉,他的生命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不断的进步!他没有退步这件事情,他没有退步。生命对他来说就是不断的增上,只是增上的多、增上的少而已了:他努力一点,就增上,就走得快一点;他不努力,就走得慢一点,但是他生命里面,没有“退转”这两个字了,没有这两个字,因为他内魔已除、外魔已消!生命中最可怕的烦恼的障碍——没了;外在的:这个菩萨不要说鬼神障,魔王都不敢动他。

其实你到了加行位魔王就不敢动你,因为这到了禅定的人——初地,魔王他还是六欲天嘛,魔王只会欺负这个六道众生的资粮位的菩萨。所以初地菩萨,他内、外的障碍都没有了,所以这个人再思惟法义很顺畅,这个车开得很顺,因为他所有石头都没有了。所以他的进步叫做自然进步,就是这种进步叫不思议境,他不必刻意去学习什么,那么这种智慧是出世间的无漏的无分别智了,跟前面的资粮、加行,要经过一些学习、思考才能够成就智慧是不一样的,它任运现前!那么当然这个指的是他的自受用。

那么他受用:他开始接触人群,修习广大的十波罗蜜去积集资粮,去成就他的未来的法身净土。经过了十地,这个十波罗蜜刚好配十地:初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经过十地,最后入等觉——成佛!

我们来看看这种法身菩萨,这种不可思议的十波罗蜜。那么严格来说,资粮位的菩萨修六度,只能够叫做六种的“资粮”,没有资格叫“波罗蜜”,因为波罗蜜,它必须要达到车乘到彼岸,这个到彼岸,包括把自己载到彼岸,包括把别人达到彼岸。所以初地菩萨他只要一出手,他不出手则已了,在佛经上说:初地菩萨一旦现在你的前面,那他绝对不会让你空过——“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所以他这种十地菩萨,他的每一个波罗蜜,都包括了自度跟度他的殊胜功德。

那么这个十度——十波罗蜜,我们把它分成两块:第一个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一块是真见道所成就了,后面的方便善巧、愿、力、智,这个是相见道——后得智所摄。那么这个六度它有两块,当然它也包括一种善业的资粮了,有安乐道。所以十地菩萨他一旦来到人世间,他一定是做大福德:要么做国王的儿子,要么做大富长者的儿子,但是这个善业这一块我们就不谈了,我们谈谈他不共的地方——他波罗蜜的地方,就是十地菩萨他在修这种善业的时候,他有什么不共的地方呢?我们把前面的四十八页,把它拿出来复习一下,四十八页讲到这种圣人在行菩萨道的六种殊胜。来,我们把它念一遍:

一、由所依最胜,谓菩提心为所依故;

二、由事最胜,谓具足现行故;

三、由处最胜,谓一切有情利益安乐事为依处故;

四、由方便善巧最胜,谓无分别智所摄受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第一次魔法世界大战》《大将》【头条书屋】《超时空快递》《霸总带娃日常》《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穿成镶边女配的她们》《你不许再亲我啦[快穿]》《神话:灵性支配者》《红楼之平阳赋

大黄书【dahuangshu.cc】第一时间更新《唯识学概要》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唯识学概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黄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唯识学概要》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唯识学概要》最新章节。
我的父母穿越了
我的父母穿越了

简介:袁淼一直以为失踪许久的父母已经不在人世,直到在老房子的镜子里看到他们。他们穿越了,正在逃难。之所以能在镜子里相见,是因为他们手上有面通界宝镜。袁淼通过宝镜把粮食蔬菜传递了过去,很......

我爱种绿萝 连载 4万字

神豪他儿孙满堂
神豪他儿孙满堂

无CP+神豪系统+养崽+渣男变身好爸爸+各种打脸+看前需要存放脑子的无脑爽文。才意识到是双周榜(哭死),扑街作者第一榜很重要(也许是唯一的榜了)所以要控制下字数,班后再日更,等申榜后看数据适当补万更。......

冰汽水淼淼 连载 10万字

龙藏
龙藏

卫渊本无大志,但在时代洪流中不得不走上征战四方、开疆辟土之路,直至关山踏尽,未曾白头。不正经的简介一:仙人也怕工业化!这是一个发生在玄幻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故事。

烟雨江南 连载 215万字

炮灰的人生2(快穿)
炮灰的人生2(快穿)

倾碧悠然 连载 955万字

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
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

简介:一觉醒来,孟箬发现自己穿书了。身为书中的作精女配,她会疯狂嫉妒女主,作天作地,下场凄惨。而书中女主,她的继妹郑婉,只需等着家里的安排,就能拥有一份好工作,嫁给一个老实好男人,过上......

荔枝雨 连载 27万字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让你迅速掌握佛法之修学次第!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黄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黄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4-15 20: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