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我的文艺时代》转载请注明来源:大黄书dahuangshu.cc

在遥远的京城,姜玉楼的手稿终于邮寄到了《当代》杂志的编辑部。

编辑部就坐落在京城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内部。

经历多年风霜,临街一栋四四方方五层高的楼房已经相当老旧了。这从已经失去了原本颜色的灰色外墙上就能看出这栋建筑已经上了年纪。

墙面上一排排窗户紧闭,是那种最早的铁窗,铁窗上锈迹斑斑,尽显岁月的痕迹。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院墙不高,是墙墩加铁艺的栏杆,早年京城的建筑,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式的。

人们能看到的最外面的建筑便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主楼,穿越主楼的走廊的从后门进去,就是出版社的后院了。

这里还有一栋红砖楼,要比前楼崭新光鲜一些,却是近几年建成的。

红砖楼是四层的,跟这个年代的大部分办公楼都差不多,南北都是办公室,中间是走廊,墙面是白灰刷的,还用淡绿色的油漆刷了裙底。

走廊的墙上挂着黑板,上面写着一些内容,黑板报,不外乎是那些人所共知的内容。

到底是编辑部,思想上必须重视。

《当代》编辑部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屋子,办公室的窗边和墙边摆放着几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堆着满满的书稿,连地上也摞着一摞用纸绳捆着的厚厚的装书稿的牛皮纸袋,上边写着书稿的名字。

办公室正左边有一堵墙,墙上挂着教员的画像,右边同样有一堵墙,上面贴着好几张纸,其中一张纸是编辑部人员的姓名,职位等。

另一张纸上则是编辑部的排班表和值日表。

此时办公室里人并不多,只有两个人,其他编辑许是在忙着其他工作。

编辑朱胜昌处理完了对以为老作者的催稿后,然后翻出了那些投递到《当代》杂志的稿件,一篇篇稿件认真地审读起来。

由于是新成立的文学杂志,而且是人民文学主办的大型文学期刊,国内作家的投递积极踊跃。基本上每天都能收到十几份稿件。

不过,杂志社的编辑人手并不充足,目前没有什么新鲜血液涌入,只有他们这些四五十岁的老同志顶着。

人手少,需要审核的稿件量很大,工作强度很高。

不过为了杂志第一期能顺利刊发,老同志们都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天都要坐班,只能每天安排两三人按时下班。

他负责的仅仅是初审稿件,在通读整篇稿子的同时注意文章的结构、文法,以及品质,只要这些能够达到一定标准,就会交给复审编辑审核。

如今是文学复兴的年代,有写作热情的爱好者很多,不过真正高水平的稿件却不多,那些质量参差不齐的稿子读得朱胜昌直摇头。

忽然朱胜昌轻轻地咦了一声,原本懒散地靠在椅子上的他眼睛一亮,身子不由地坐了起来。他擦了擦有些模糊不清的眼镜,戴好后,便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手中的这份稿件上。

这份手稿的字迹一般,青涩却不失工整,他读起来并没有难度,不像有的作者邮寄的手稿,错字满篇,有些还需要他靠猜的才能理解。

粗略读来,他便知道作者写的是小说,讲的还是清朝时候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李芳桂,后来被人叫做李十三的剧作家的成长史。说是成长史,却也可以看作是他落地后潜心写戏本,一生写了八部本戏,二部折子戏,民间习惯称之为“十大本”。

后来,李十三为了民间技艺不失传,在皇家派出追兵围剿他时,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住剧本,让民间艺术代代相传,大义凛然的背后,是华夏乡村文人桀骜不驯的铮铮风骨。

全篇三个故事,约莫两万多字,作者通过不多的文字,却将李十三清贫,却又悲壮的一生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通读一遍后,朱胜昌又看了下小说的名字《李十三推磨》。

这部小说写得非常好,将历史典故与乡野传说有机融合在一起,将民族风情和英雄情结巧妙地交织在他简洁明快的叙述里,虽然不符合《当代》现实主义的风格,但是新杂志第一期征稿,却也没有严格要求题材。

这么好的稿子,不能错过了!

将手中的稿件放到桌子上后,朱胜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从这部里他感受到了那种来自黄土高原的独有气息。

充满慷慨悲凉,充满家国情怀,充满英雄豪气!

这让他想到了一位已经去世的老作家,那就是陕地的著名当代作家,柳青。

那位去世的老作家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

莫不是,这位作者是柳老的弟子?

即使不是,大概也是陕地的知名作家吧。

陕地的作家,他大概也知道一些。

朱胜昌下意识翻到信封,他猜测大概就是哪位成名已久的作家的投稿,信封的地址却否定了他的猜测——阳平县高中三年级姜玉楼。

看到这个名字朱胜昌愣住了,如果是成名作者他还能理解。毕竟手稿文字虽然略显稚嫩,却也不是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所能驾驭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全民星海时代》【轮回小说】《港娱天后1988》【言趣阁】【笔记阁】《万亿军火之王》《赤心巡天》《地主家没有余粮啦》【七零文学网】《人在华娱,职业奖励是间谍

梁园筑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黄书dahuang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1979我的文艺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黄书只为原作者梁园筑梦的小说《1979我的文艺时代》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梁园筑梦并收藏《1979我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
两界:我早晚成仙帝
两界:我早晚成仙帝

一朝重生到仙魔林立世界。在这个世界,普通人难以打破壁垒,一生将如牛马一般苟活。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出了意外。陈澈还能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

水一更 连载 33万字

修仙:我在现代留过学
修仙:我在现代留过学

如同核武器只是科学的副产物一样,长生也不过是道途求索中的小小馈赠。新法道祖,大贤良师,万年来最强修士郑法真人招收亲传弟子,参考书籍如下:《符篆中的拓扑学——从小云雨符说起》《法器的人工智能研究:器灵初探》《九转金丹元素分解》《阵法通路基础》注:在《仙道》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者优先录取。

脑袋大又秃 连载 186万字

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
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

【专栏预收求收《末日灯塔》】赛博朋克+克系元素的全息游戏《深红之土》即将发售。隗辛走了狗屎运,被选中成为了《深红之土》的内测玩家。然而事情朝着诡异的方向一路狂奔,她发现她不是在玩什么全息游戏,而是穿越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平行世界。钢与铁的森林里人们挣扎求生,霓虹灯的色彩下当权者举杯共饮。财团把持着经济命脉,超级人工智能监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超凡者、机械改造人、秘密教团、畸变人登上时代的舞台……隗辛

桉柏 连载 242万字

天命之上
天命之上

世界自毁灭之后重建。于危崖之上,再起万丈高楼。被称为天选者的人们活跃在现实的幕后,行走在历史的阴影中,掌握超凡脱俗的力量,领受着崇拜与敬畏。有人说他们身负天命,万中无一。可季觉对天命不感兴趣。他只想有朝一日,去看一看天命之上的风景。“……”记录者写到这里停下了笔,看向那个满手油污的汽修工:“所以,这就是你破坏国际秩序、贩卖禁忌武器、资助颠覆组织、引发两极大战、图谋暗中统治世界的理由?”“关我屁事儿

风月 连载 94万字

妻心似刀
妻心似刀

一次酒后归家,妻子的丝袜上居然

翩然烟雨中 连载 176万字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关于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魂穿79年,被知青妻子嫌弃,受到老丈人和丈母娘的嫌弃,被迫离婚后,胡为民走向了文豪之路。这是华夏文学的盛世,胡为民挺起脊梁骨,用文学向世界发出自信的声音。

梁园筑梦 都市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黄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黄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7-15 02: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