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黄书dahuang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一晃眼,就入了夏。
沈喜乐还记得她刚穿越过来那会儿才将将开春,小秦河边上的垂柳也才刚刚冒出芽头。这会儿那排柳树已是一片绿荫。趴在上边儿的蝉儿,更是嘶叫的像是发了疯。
好在这儿的夏天没几千年后那么热,要不然没有空调和风扇,她都不知道该怎么过。
说起夏天,那些有钱的人家,都会在屋里摆上个冰盆来降温。那冰都是前一岁的冬日里凿了河里的,存到冰窖里,等到来年夏日便取出来用。
但像沈家这样的人家,小院子统共就那么点大,哪有闲地用来挖冰窖?所以一到夏日里,像沈家这样的人家,不管多么的炎热都是硬熬着。顶多也就拿个蒲扇扇扇。
下晌,烈日炎炎,晒得地面发烫。沈喜乐揩着额头的细汗,突然想到前世物理学过硝石能制冰。硝石制冰她会,但熬制硝石她不大会。若是买,这儿的硝石可是昂贵的很。那是炼丹和制造火药的玩意儿,买硝石来制冰,实在太奢侈了些。
哦,她现在好像也买不起。
炉子里的火烧的正旺,沈喜乐又擦了一把汗,暗道:“算了,硬熬着吧!”
等将最后一碗面端上桌,沈喜乐便告知客人,从明日起,她家面摊就不做晌午的生意了。若是想这口了,可以等傍晚的时候来。她家准备做早市和晚市的生意。
这种天,大晌午的太阳最是毒辣,朝着人头顶直晒,晒得人脑袋发晕。别说她们这种整天围在炉子旁,被火烤着煮面有多难熬。就是来吃面的客人都少了许多,生意煞是冷清。照这样看,还不如在家歇歇,等傍晚没了太阳又有风的时候再来摆摊。反正这里没有宵禁,百姓们也都是趁着没了太阳才逛铺子街。
歇在家里的时候,沈喜乐就翻出一本杂记来看。这书,还是她让沈平安给弄来的。
“阿乐,我去小秦河边钓鱼。若有什么事,你就到河边喊我!”沈平安的田假还剩不了几天,干脆趁着临开学前丢了书本,约了几位同窗去钓鱼。
沈喜乐摆摆手,话也懒得答。
她真是好生佩服他哥的耐热度,这么热的天,顶着太阳坐那一动不动的,一坐就是一两个时辰,他竟熬的住。
沈平安刚到巷子口,就见驶过来两辆马车,在巷子口停住。
沈平安心道,没想到这杨柳巷里,谁家竟还有如此富贵的亲戚。瞧瞧前头的这辆马车,真真是气派。
可再气派,与他沈平安也无关。拎着鱼竿侧着身,往小秦河边走。
“沈平安!”
沈平安先是一愣,再寻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就见从前面那辆马车上下来位少女。可不就是花朝节那日,阿乐交的朋友余梦瑶么。
她怎么寻到这来了?这动静,他还当作是谁家的富贵亲戚。
少女跳下马车,小脸蛋红扑扑的,对着沈平安问道:“阿乐可在家?听说你们白日里不出摊,我便寻了过来。”
“在的!”沈平安本想答完就去钓鱼。可一想到这姑娘要去的是他家,他若这么走了,多少有些不礼貌。无法,他只得提着鱼竿在前面引路。
沈平安走了没两步,听人没跟上来。一回头,就瞧见余梦瑶指挥着随从,从后面那辆马车上抬出一块冰下来。
这是……?这姑娘不会是怕阿乐热着了,特地送些冰过来吧!
惊愕的不止是沈平安,在沈喜乐见到冰块的时候,也是惊的张大了嘴。
“瑶儿怎么送了这么大块冰来?”
余梦瑶提着裙摆,踏过门槛,随着沈喜乐进了屋里,答道:“先前来过你家,这几日热的厉害,我寻思着你家估摸着也没冰窖。今日凑巧过来寻你,便带块冰来给你解解暑气。”
“那我可就谢过瑶儿了,刚巧我熬了绿豆汤,这用冰镇上一镇,定是爽快的很!”
一听到有吃的,余梦瑶的眼睛都亮了许多,笑道:“那我可是有口福了。”
“对了,瑶儿寻我可是有什么事?”
两人正说着话,王氏端进来一个托盘。里面是切成一瓣瓣的白玉香瓜。
余梦瑶接过香瓜,甜甜的跟王氏到了谢,也不嫌弃这是不值钱的玩意儿,挑了一瓣便高兴的啃了起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