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变
北秦国元十年,注定是庆元帝即位期间最起伏跌宕,动荡不平的开始!
先是在科举春闺爆中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丑闻,牵动了朝廷上下数百官员的科举舞弊案,考生主考官双双暗通曲款,在答卷上串通一气作下标记,而主考官不论其文章好坏,一律见记号便批笔通过。当这暗箱操作一经被人揭露出来,震惊了朝中上下无数人,圣上雷霆大怒,主考官系以莫尚书为首的,当即下令收押刑处。
偏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素来行事谨慎低调的端亲王爷,竟然不顾众人反对,在大殿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斥责当今圣上行事不严,审案不实,更以项上乌纱力保下莫尚书,要求翻案重查。
听风是雨,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书生学子听闻了端亲王爷的冒死保存舞弊案主谋,早已起了不满之心,加之流言蜚语坊间传言的大肆宣扬下,民间暗暗传出,乃是端亲王爷看上了美貌无双的莫家小姐,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保下莫家一系。怒不可歇的书生们纷纷联名上书,希望圣上能严惩主考官员。
圣上震怒,眼看一场科举考试竟然就此激起民愤,动摇了朝廷威望,激怒之下他收回了端亲王爷手中的重权,发配雁东了事。这一举动无疑于变相摘下了端亲王爷的亲王头衔,但也在最后及其含糊的把莫尚书株连九族的酷刑改为流放。
就在朝中大臣暗道,此事大约是不了了之罢,各地却开始爆发祸乱。先是玉兰关外惊现蝗灾,闹的粮食失收,继而河西村处又遇旱灾,老百姓受不了这天灾逃难般迁移避居。正当朝廷争执不下,是该拨赈粮还是派人查处时,路上因饱受饥饿劳苦而死的难民越发的多了起来,尸死荒野,引来的蛇鼠秃鹰竟然吃得比人还壮大,瘟疫便是在那时相继爆发。
天灾人祸苦舍离别不断上演,自然弄得人心惶惶,民心全失,此时也不知道古月氏如何收到消息,居然举兵来袭。
老百姓以为国之将倾乱世来临,各地英豪集结四起,打算趁乱浑水摸鱼自立为王时。已定的大势突然扭转,当初让举国学子痛恨非议的端亲王爷,居然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一举歼灭了古月氏十万大军!
还记得,当时古月氏来犯的消息报上朝廷。金鸾大殿中一排德高望重的老臣相继拱手出来,他们痛斥道:“国内天灾不断,民心惶惶不可终日,朝政为了救灾民于水火,早已拨出大量的赈银,如何还能支撑雁东军队,端亲王爷不知体恤国情就算了,还临战前押下主将郭嘉,当真糊涂至极!”
老臣仗着自己两朝元老的身份,对远在雁东的端亲王爷好一番毫不留情面的申饬。而曾被端亲王爷打压,当朝斥责过的朝臣亦不甘落后,纷纷站在老臣身后同声附和,拱手赞成。
大殿之上,冕旒冠下,至高无上的帝王有着一张与百里轩极为相像的脸庞,虽没有百里轩年轻俊郎,含清癯儒雅之感。又是年长数十岁,面相颇显老态倦意,但神情却是如出一辙的波澜不惊,喜怒不形于色。此人便是百里轩的同胞兄长,北秦国至高无上的国主——庆元帝。
庆元帝深沉如海的眸子直直的望向他的爱子,一字一句问到:“太子以为,该当如何”太子在朝中浮沉多年,自然知道什么时候该出言直述,什么时候该闭口不谈。亲恩使然,他不该当面去斥诉端亲王爷,毕竟端亲王爷怎么说都是自己的亲皇叔。
可现在是大好时机,要是不趁机扳下他这位小叔,日后让端亲王爷翻身了,他不就树立了一位强大的敌人到底是权力驱使,太子两相衡量下,决定委婉的表达了一番亲情虽重,但还是会狠下心来秉公办理,故与大臣看法一致云云。
龙椅上庆元帝眼眸低垂,沉默不语。这时殿外正好送来八百里加急的前线战报。帝王大手一挥,直接让太监当面宣读战况,而他始终眼波平静打量着当朝太子。
太监尖细的嗓音在大殿中徐徐响起,大臣们本来还意气风发,还得意洋洋的打算听完了前线战败后,便趁机发难的。谁知道越听越不对头,竟然是……是端亲王爷赢了
刚刚一口一个严惩端亲王爷的老臣,脸上一阵青白交替,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这不可能,雁东就是把那老弱病残的城民悉数聚集起来,也就三万来人,怎么可能比得过古月氏的十万大军
尤其是刚刚说得口沫横飞的老臣,瞬间脸色涨红,他们严重怀疑,是不是前线怕圣上惩罚,故意呈了假报上来。不然这么一个从未带过兵领过将的天家王爷,怎么能赢下对方的十万大军莫不是端亲王爷战神附体了不成,早知道端亲王爷又此能耐,他们还为何要在圣上面前说这战须求和,挫了北秦国自己的威风,平白丢脸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大黄书【dahuangshu.cc】第一时间更新《她每天想着从书里出来》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她每天想着从书里出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黄书只为原作者我叫阿策的小说《她每天想着从书里出来》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叫阿策并收藏《她每天想着从书里出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