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史料出自:《满文老档》
明万历三十五年,正月。
夜幕降临,原本平静的夜晚,今日却不那么平静。过了丑时,原本是关城门的时间,可今日却城门大开着,各个方向都散布者守兵。集结的三千兵马,趁着夜色在赫图阿拉城点将台誓师。
今天……便是出征的日子。
皇太极将我安排在代善的麾下,当他的近身军医。据说代善腿有顽疾,若是出征,身边通常都会带上一个军医,所以不会惹人怀疑。而大贝勒府那边,就由嫡福晋帮我遮掩着,借口我身体不适,先回家几日,其实无非也就是将那些下人糊弄过去。
褚英和代善二人所领的旗色不同,所以队伍也相距甚远,我不必担心会被褚英看到。加上褚英最近忙着在军校场练兵,也没有留意到我最近鬼祟的行踪。又或许他压根儿没想过我会将自己搭进去,助他一臂之力。
幸好关外人对女人从军未有什么忌讳,随军夫人也是常有的事情。按皇太极的说法,女真的姑娘,五岁就会骑马,十岁就能射猎。游牧民族的女子确实彪悍,听说不少部落里头还有女人组成的兵阵呢。我虽然不知道真假,但见大家都对我的存在见怪不怪,也多了几分笃信。
虽然我只是个军医,但是因为我怕死,所以非要套上一副甲胄穿。性命大事马虎不得,这可是古代的防弹衣啊,再沉再闷我都要穿着。
到了点将台,我才真正与代善见面。也许是因为现在他穿着盔甲,骑在战马上,所以与那日在席上所见的气场有些不同,完全是另一幅英姿。其实若细看代善的五官,与褚英是极相像的,不过褚英的线条偏刚毅,而代善偏内敛,看着文质彬彬的,不像个习武之人,所以两兄弟给人的感觉大不相同。
“八弟说的人,就是你?”他上上下下地打量了我一番。
我怯怯地点了点头,“见过二贝勒。”
他居高临下地望着我,虽然我也骑在马上,但个头还是比他矮了一大截。
他挑了挑眉,“勇气可嘉。”
“二贝勒过奖。”我低声道。
代善是知晓我的身份的,既然允许了我做他的随行,可见皇太极已经完全说服了代善,我也不必再费神解释。
他挪开眼神不再看我,面无表情道:“先说好,打仗可不是过家家,你别拖了我的后腿。乌拉军来了就撒腿跑,能跑多远跑多远,到时候我是不会救你的。”
我有些尴尬,怎么人人都把我看得这么无能?虽然我确实没什么战斗力……
“我一定不给二贝勒添麻烦。”
代善没有再理我,径自行到了点将台前。
我仔细观察着点将台上的一举一动,因为我是代善的随从,所以列在部队的最前排,从而能清楚地看着他们的动静,听到他们的对话。
此时点将台前已经聚集了努-尔哈赤钦点的将领们,褚英、代善、费英东、扬古利、扈尔汗……所有人都到齐了,都在静候着发兵的指令。
然而居中端坐在点将台上的统帅舒尔哈齐,却似十分惬意,丝毫没有要点将发兵的意思。
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地流逝中,天色也愈加青紫。
队伍中有些士兵等得不耐烦了,纷纷议论道:“三都督怎么还不点将?”
“这不常书将军还没到嘛,当然得等他了。”
“从前大汗领兵亲征时,也没摆过架子……”
“那常书将军是谁?不光得三都督的依赖,就是大贝勒也得给他几分面子不是?我看就算真延误了时辰,也没人会作声的……”
正说话间呢,常书将军才骑着马赶到了点将台前,见自己是最晚到的一个,于是打着哈哈道:“哎呀,你们都来齐了,也不派人去喊我。”
费英东上前对舒尔哈齐道:“三都督,人都到齐了,现已三更,正是出兵吉时,该点将发兵了!”
舒尔哈齐这才起立,没给费英东一点儿好脸色,一清嗓:“咳——众人听令,本帅即刻点将——”
台下的士兵总算有了干劲,纷纷上马站列队,等候命令。
我摸了摸马脖子,“赭玉,这一路可就靠你了。”
舒尔哈齐将帅旗一挥,浑厚一声吼,“全军听令——出发!”
于是乎,浩浩荡荡的三千建州铁骑,踏上了前往斐优城的征途。
天刚破晓,队伍方行出赫图阿拉城不久,天空骤然划过几道白光,似是闪电,整个荒郊刹那间被照得惨白。众人皆是一惊,连续几道白光袭来,却迟迟未闻雷声。
我吓得一哆嗦,这简直就是寂静岭啊!还好这会儿人多,不然只怕我早就屁滚尿流了。
古人出征前,一般都要卜卦,预示吉凶。天有异象,一般是不利的预兆,被认作是上天的示警。
只见队伍最前头的常书凑到了舒尔哈齐耳边,神色惶恐地嘀咕了几声,舒尔哈齐当即勒马,传令全军停止前进。
队伍一阵骚动,众人呱噪成了一片,纷纷议论着此乃凶兆,不宜出兵……
代善抓住一个前头下来传令的小兵,满腹狐疑地问:“三都督为何下令停止行军?”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