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大黄书】地址:dahuangshu.cc
谢安世的第一反应是他妹妹终于疯了。
他叹了一口气,对曼曼说:“你先出去。”
安宗盯着他:“阿兄不同意也没事,阿爷会同意的,我大可以等元暕把不疑塞进东宫做良娣孺人,等到生下长子再进位。”
谢安世认真思索了这个可能,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当年裴靖川那样评价他妹妹。
他试图让她冷静下来:“姐妹同归公室,受命中壸,匹合大藩的,前代有几个人?”*
谢安宗的反应速度证明她比她比他想的镇定:“晋齐献王王妃和惠帝贾皇后,后燕成哀皇后段氏和南燕献武皇后段皇后,北齐百年太子妃斛律氏和后主斛律皇后。”
“陛下把青娘许给元昭,是希望将来有人能够在他和元暕之间居中调停,若是你把不疑嫁给元暕,陛下还会继续相信吗?何况不疑和青娘并非同母所生,”谢安世重复了一遍斛律羡的遗言,“‘女为皇后,公主满家,出入将三百兵,富贵如此,如何不败。’”*
安宗忽然笑起来:“难道谢家现在不是女为皇后,公主满家吗?”
她看着谢安世,脸上泪痕未尽:“阿兄怎么知道,不把不疑嫁给元暕,陛下就会永远相信谢家呢?”
“我给阿兄讲个故事吧,前朝刘宋的颜竣和孝武帝关系亲密,孝武帝践祚之后,正好遇上他和当时的宗亲刘义恭的儿子出生,于是给两个孩子,一个起名不疑,一个取名伯禽,把他们的父亲比作张良和周公,后来这两个人都因为谋逆被杀,连带着两个孩子也死了。”
她的眼睛就好像深不见底的潭水,漆黑如墨,这是谢安世第一次在她脸上看到这样严肃的神情,就好像寺庙中的佛像一样,温柔,静穆,在灯火间熠熠生辉。
“我不认为不疑嫁给太子谢家就能高枕无忧,那青娘嫁了元昭难道就能保他一世平安吗?如果这样,先帝临终前为什么一定要丹阳王就蕃呢,他不是已经把和政嫁给你了吗?”
这是谢安宗第一次在他面前对和政的事情发表意见,妹妹和妻子的影子居然有一瞬间重叠。
他当然听懂了安宗的弦外之音,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能保护你的只有你自己手中的权力。
但是为什么不能相信一次呢?
可是当他的目光触碰到安宗的眼神的时候,他突然就说不出话了。
他又想起他逼迫丹阳王自杀的时候,那个孩子嗤笑着问他他有什么理由不反,皇帝在先帝面前许下承诺,可是才过了两年就要把他改封下一步是不是要把他圈禁在府里,他难道要等天下人都忘记这件事的时候悄无声息的死吗?
“我当然可以奉诏去竟陵,然后把命交给他,他高兴了要我继续活,不高兴了拿我头上悬着的剑比划几下,指不定哪天就假戏真做,可是我为什么那么活。”
他扬起他的脖颈,像是枝头最后一捧梅花:“来,予尔开国公。”
而他只是笑着告诉李元祈他的人头没有那么值钱,给他灌了毒酒,在他咽气后把他的眼睛合上,去同天使交差。
长久的静默之后,他方才开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安宗知道他其实心里不赞同的,但他至少没有选择站在她的对立面,何况手心手背都是肉,在这件事上谢安世比她更为难:“我心里有数。”
安世得到了她的保证,也不再多说,他心里乱糟糟的,这个时候说的越多错的越多,干脆躲到偏殿去看孩子了。
曼曼见安世走了,又悄悄地坐会安宗旁边,问:“还要接着念吗?”
“念。”
于是曼曼就继续念她的话本,好像什么也没发生,等到这一回念完,安宗突然从被窝里探出脑袋:“曼曼,你怕不怕。”
“怕。”
“我也怕,可是我不想以后一直怕。”。
偏殿里谢安世锲而不舍的教小谢念“耶耶”,可是孩子怎么也不给面子,开始还意思着咕哝几句,到后来直接不理他了。
青轴讪讪的:“小公子许是饿了。”
安世也没有非逼着他一天学会的意思,由着乳母把他抱过去,同青轴说起皇帝赐婚的事情。
“领军才是公子的父亲。”
“他也是和政的儿子。”谢安世提醒她。
其实青轴当年只是和政信重的侍女之一,这件事不应该同她说起,但她已经是难得的几个和和政有过联系的人了。
韦家当年因为谋逆被抄斩,除了和政身为顾皇后外甥女在顾皇后病重的时候代她出家祈福得到了宽恕,其他女眷都系于尚方,杨青轴就是其中之一。
她的丈夫并不姓韦,只是一个小县令,附逆和获罪都没有选择,就好像飘蓬一样,逆顺有时,时来则改,她这枚比蓬草还小的微尘自然也无人在意,慢慢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在宫里站稳了脚跟,和政回宫后她被写进调去建昌宫的名录里时也没有引起任何注意。
之后直到和政血崩薨逝前她一直跟在和政身边,那时皇帝想把晦如接进宫里,需要一个照顾的人选,也需要一个人表示和政的死亡和他无关,而青轴曾经在宫里呆过,于是很自然的脱颖而出。
在宫里活了这么多年,她也明白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只是回答道:“郡主也一定希望小公子平安。”
平安是一个很轻巧的词,但轻巧也意味着易碎。
皇帝让他给宜臻起小名的时候,他说愿所爱兮神爱,所不能护者法护,就叫法护吧,那一刻他想到的是延昌二年他出镇江州的时候,和政告诉他她已经给孩子取好名字了,无论男女都叫晦如。
不患此儿无名,但恐声名太盛。
从年初皇帝下令申饬丹阳王违制,试图将李元祈改封,却被他免冠谢罪时的那句“天亲不可以人为,内家谁能由外身?建安乞奴而不得,百年呼叔犹未应。父子天性,尚不并立,叔侄恩轻,岂能相怜?但苦猜忌,每致寒心。为臣若此,不如无生!阿叔,阿叔,能惠我速死耶?”挡回来的时候两边就已经无可挽回。*
而一旦浔阳失陷,就是下一场义嘉之难,或赢粮景从或隔岸观火,除了京师恐怕没有人站在皇帝这边。高宗是没有下罪己诏,也没有立思子台,可是他同样没有追废顾皇后,李侑被封为庶人,但是他的儿子还是嫡出的皇孙,从宗法上来讲甚至比李偃更加正统,何况李偃本来就是半路出家。
每想到这件事他都要在心里辱骂八百遍高宗,李侑兵败自尽,除了和政偷偷保全的一双儿女其他血脉都死在了乱军之中,然而不到半年先帝就杀了当时从中作梗的殷贵妃和齐王,把朝廷重新洗了一遍。
但当和政顺势把两个孩子的存在报告上去的时候他又突然暧昧不明,只是把和政封了郡主让她住在建昌宫照顾两个孩子,即使是柳晟都不敢探听皇帝心里到底想选谁做储君。
等到弘治二十一年先帝从鬼门关走了一趟,他才突然立了李偃当太子,让谢安宗去当太子妃,顺带把和政指婚给谢安世,然后抓紧时间弄死了他之前当宰相用的弟弟,在最后一年给所有人来了个王炸——他终于想起来一直被他落在和政那里的李元祈,给他封了丹阳王,要他领扬州刺史,都督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立刻就蕃。
丹阳旧都所在,顾氏吴郡大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叹百年》转载请注明来源:大黄书dahuangshu.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