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在六零》转载请注明来源:大黄书dahuangshu.cc
在时代的浪潮中,张启航这种谋定而后动并且有领导魅力的人,也许日后就真是一个人物了。
不过现在,这个未来的人物正在为如何改善生活条件而‘殚精竭虑’。
他们能够毅然决然地下乡,那就是不怕吃苦的,但是如果同等条件下、用同样的食材,可以吃到美味一点的食物——也并不算是贪图享受吧?
【当然不算的。】他很快就说服自己。
……
机会很快就来了。
三月底的时候,岭后村给知青们盖的小院落成,顺便三间教室也盖好了。
村支书去找了张启航,表达了想要知青们兼职给娃上课的想法,并且说也不要求高,就占据一人一天的时间,一星期上六天课。当然知青上课的这一天是没有公分可以记的,不过口粮照发,而且村里记录知青工情况的时候,这一笔也可以记上。
这其实对知青来说是好事,相当于每周有了一天休息的时间!
张启航自然不会拒绝。
而且他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的是什么?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是为了建设祖国伟大事业而奋斗!
如果可以在农村教书育人、扫除文盲,不也是为祖国做贡献吗?
村支书和张启航一拍即合。
张启航提了个小小的要求,他们想请一位大姐帮忙做饭。
张启航苦笑着说:“原本我们也想融入到农村生活中来的,后来发现烧灶实在是技术活,为了不造成人民财产损失,我们几个还是觉得请一位大姐帮忙做饭比较好。当然,砍柴劈柴打水这些活儿都还是我们自己干,就是劳烦大姐过来掌个勺,肯定也不能让大姐白辛苦的。”
不好说雇,但是可以说请;不好说报酬,但是可以说感谢。相当于是给人包了两顿饭,中餐和晚餐,一个家庭可以省下一个成年人的口粮。
人民的语言艺术是博大精深的。
村支书想了想,也是,都是十六七八的小娃子,是得有个村里的妇女来帮衬一把:“那行,我回头去村里帮你们找个手脚麻利的婆娘过来。”
“陈知青说,她借住的隔壁王大姐做饭是个好手。”
张启航不好意思地笑着搓手。
于是村支书就懂了——真是这几个城里娃娃馋了!沈二的媳妇啊,手艺是真的没话说。
这倒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得和王雪梅本人商量一下。不过想来这么好的活计,她应该不会拒绝。
……
王雪梅想了想,便跑去隔壁问公爹讨个主意。
沈老头毫不在意地说:“既然知青同志需要帮忙,那你就去搭把手呗。”
回头大孙女以下还有一串孙子孙女呢,都得在人家手里学知识,老二家的去帮着做饭,有好的呢!
王雪梅在沈老头这边过了明路,哪怕李桂花心里头再有意见,也不敢明面儿上闹腾。
当她用惯常的和婆婆上眼药的手段的时候,发现失灵了。
因为林氏还记着小儿子翅膀硬了娶了媳妇儿忘了娘要搬去矿区的事,便没好气地说:“长生媳妇确实做事麻利,手艺也比你强得多。”
这一局,王雪梅压根没下场,李桂花被ko
……
从清明之后,沈老大的长女沈莲就不必每天来回赶着去铜官矿区小学上课了,因为岭后村知青们给村里的适龄孩童开课啦。
张老师说了,村里七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送过来。
虽然需要花钱置办文具,但是只需要给少许的学费用于维护教室和课桌椅修缮,还可以让知青老师管教一下家里的孩子,村里大部分的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去的。甚至还想提要求把年纪再小一点的也送去——年纪大的不行,十二三岁的孩子算半个劳动力了,能干活了。
张启航当然是不能答应的,不然这里可就成了幼儿园了。
对此,岭后村的村民深表遗憾。
王雪梅却心头一动——今年大儿子虚岁六岁了,家栋又长得高壮,许是能想想办法让他秋天入学一年级?
这是她不成熟的念头,也没敢吱声,只每天中午晚上背着小石头去给知青烧饭的时候都会带上家栋,说让家栋帮忙烧火,等到吃饭的时候也不多拿,就把自己的菜拨一点给大儿子。
家栋本来就是好奇心重的孩子,一来二去就愿意站在教室门口听里头的老师上课,居然还真听懂一些,并且很快就学会了数数。
次数多了,知青们都发现了这个门外站着的小家伙很聪明,又很守纪律(加再加上王雪梅做菜的手艺摆在那里),几个知青都很喜欢家栋,没过几天就招手让他坐在教室角落里来。
……
王雪梅的小心思其实知青未必不知道,但是愿意装不知道。
沈老头也未必不知道,不过显然是乐见其成。
唯一不清楚的,大概就只有她婆婆林氏了。
每天中饭晚饭之前,王雪梅把家梁和芝送到老宅这边托付过来吃饭,林氏悄悄与沈老头嘀咕:“老二家的就是脸皮太薄,她去给知青做饭可是劳动奉献,只带一个家栋去吃饭,这两个小的说什么也不肯带——可是家梁和芝才吃多少?便是一起带去那些知青也不会说什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糯米水晶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黄书dahuang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